世界合唱赛夺冠,“知青”演绎最美中国声音

  2016年7月10日,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颁奖仪式上,当主持人宣布中国湖南知青艺术团获得老年组冠军时,30多名男女演职人员顷刻尖叫起来,欢呼着一齐奔向领奖台。团长郭晓鸣手捧沉甸甸的奖杯和大家一起,抬头仰望着伴随国歌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流下了幸福、自豪的眼泪……
  一群由“知青”组成的艺术团,为何能在拥有几百个合唱团、上万名演员参赛的世界合唱大赛中夺冠?他们成功的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为圆艺术梦
自筹资金创办艺术团

  郭晓鸣自幼热爱文艺,还学过小提琴。1964年,初中毕业的他报考湖北艺术学院(现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却因家庭成分问题没被录取,只能和许多城里青年一样,上山下乡去当知青。回城后,他既不能被正式招工也不能录干,只能当临时工。改革开放后,他靠着自己的聪明和勤奋开了一家公司,赚了不少钱。生活富裕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又让他重新燃起了青年时代的文艺梦。
  1996年的一天,在长沙天心公园知青酒家,一场知青春节文艺晚会正在热热闹闹地排练着。面对来自各地的知青朋友,晚会策划组织者之一、知青酒家董事长郭晓鸣倡议,把当年老知青中的文艺人才组织起来,成立一个老知青艺术团,重返第二故乡巡回义演。他的提议得到大家一致赞成。于是,由他任团长的“长沙老知青重返第二故乡慰问演出团”(后更名为湖南知青艺术团)诞生了,团员中既有老知青文艺骨干,也有他们爱好文艺的子女和亲友。
  建团伊始,没有排练场地,团员们聚拢在知青酒家,等就餐的顾客散尽后,把餐桌移开,腾出场地排练。看着一些舞蹈队员排练时,腿、脚和手经常被粗糙的水泥地和桌椅板凳碰得青一块、紫一块,郭晓鸣十分心疼,他决心要改善艺术团的条件。2003年,他拿出自己做生意赚的钱,租下一层400平方米的顶楼,花数十万元改装成符合专业标准的合唱教室和舞蹈排练厅。
  有了专业排练场所,大家劲头更足了。艺术团首场慰问演出是在湖南浏阳大围山镇。听说当年的知青回来了,乡亲们十分激动。那晚,可坐800人的大礼堂被挤得水泄不通,过道上、窗台上都是观众,只得临时增演一场,直到凌晨2时才散场。
  2004年秋天,江永举办第二故乡知青文化旅游节,湖南知青艺术团在一所学校的大操场上搭台,租来全省最好的灯光音响和舞台布景,让两万名观众欣赏到了一场高品位的演出。不论是用江永土话演出的三句半《老乡知青心连心》,还是上世纪60年代铜山岭农场知青叶瑞溪创作的表演唱《水库上的姑娘》以及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何继光的关门弟子曹志强演唱的歌曲《作田人要有自己的田》等,都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正因为节目带着泥土味、接地气,所以非常受观众欢迎。而知青艺术团的每一场演出,对这些老知青来说,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
  知青团里觅知音,是郭晓鸣创办艺术团的初衷。“曾经同命运的人,相约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有共同的‘知青情结’。融入其中,我觉得很温暖。”他说,艺术团因“知青”的加入而质朴纯粹,知青也因“艺术团”的推动而焕发青春,至今艺术团已拥有团员200多人。下农村、部队、厂矿、学校以及街道义演达300多场次。

  

眼泪与笑声
谱写追梦人不老青春之歌

  湖南知青艺术团的成员多数是单位和家里的顶梁柱,不少当了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他们抽时间坚持排练和演出,没有报酬,只有付出,但风雨无阻,痴心不改。这种执著精神,支撑着他们在合唱艺术梦想中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其中有笑声,也有眼泪。
  2005年10月,由中国合唱协会、贵州省都匀市政府主办的中国(都匀)中老年人合唱艺术节上,湖南知青艺术团派出50位男女演员参赛,获得金奖,实现了湖南在全国重大合唱比赛中金奖零的突破。2006年,郭晓鸣带领团队参加在福建厦门举办的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没想到却遇到了重重困难。有人冷言冷语地说:“得了个全国合唱比赛金奖就算运气不错了,还想参加世界合唱比赛,真是自不量力。”团员们也信心不足,排练时不少人常常借故请假。
  郭晓鸣心想,世界合唱比赛虽是代表全球最高水平的合唱比赛,湖南知青艺术团上这个舞台表演就算不能取得好成绩,也能借此检验一下自己的功夫,学习别人的长处,得到提高。下定了决心,他一方面积极与有关专家沟通,取得支持;一方面耐心地做工作,鼓励团员们勇敢面对挑战。感动于他的执著,有关专家终于支持他们参赛,团员们也打起精神加紧排练。更让郭晓鸣感动的是,此时已离开艺术团正在厦门当艺术指导的原湖南女子大学声乐教授、湖南省合唱艺术联盟委员会秘书长杨扬老师答应回团里指导并参加这次比赛。在这次比赛中,湖南知青艺术团一举获得公开赛金奖,又参加冠军赛并获得银牌,这极大地鼓舞了整个团队的士气。
  世界合唱比赛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则最高、评分体系最科学、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音乐赛事。比赛分为29个组别,设置公开赛(初级阶段)和冠军赛(高级阶段)。在冠军赛中获得金奖第一名的合唱团,即为该组别的冠军。在颁奖仪式上享受升国旗、奏国歌的殊荣。郭晓鸣特别注意到第四届合唱比赛的颁奖仪式上居然没有一次升起中国国旗,这极大地激起了他心中的爱国热情,发誓一定要夺取世界合唱比赛冠军,让五星红旗在颁奖仪式上高高飘扬。
  回长沙后,湖南知青艺术团确立了业余队伍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引进专家为合唱团培训。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在2007年一举夺得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首届合唱比赛金奖第一名。
  2008年7月,湖南知青艺术团赴奥地利格拉茨比赛前两天,艺术团骨干成员、省歌舞剧院男中音歌唱家、湖南理工学院声乐教授汪勇突然胃出血。知道仓促间无人可替换,汪勇只住了一天院,出院手续都没来得及办,就背起行囊随团员们一起赶到了飞机场。乘务员看他神色不对,给他测了血压后劝他不要登机,但汪勇坚持不肯。一番软磨硬泡后,乘务员只得同意他登机了,还特意安排他坐到头等舱。
  团员们的执著追求,赢得了观众的青睐,也换来了他们不老的艺术春天。2013年,湖南知青艺术团赴台参加第六届海峡两岸合唱节和“亲情中华”台湾行活动,不仅获得银奖,还捧回了台湾中华两岸交流协会赠送的“知青精神,时代之光”金匾。台湾海峡两岸音乐交流协会理事长郭孟雍高度赞扬湖南知青艺术团三次参加海峡两岸合唱节,给台湾人民送去了许多优美动听的民歌,带来了大陆同胞的深情厚谊,表示一定要带着他的“台北艺术家合唱团”到大陆访问演出,去看一看古老而美丽的长沙天心阁、橘子洲和岳麓书院。
  “郎在外间打山歌,姐在房中织绫罗……”2014年,第八届世界合唱比赛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举行。大赛现场,湖南知青艺术团的一首《郎在外间打山歌》唱醉了所有观众,赢得了热烈掌声。此次,艺术团组织40人参赛,演唱了《想亲亲》《等你到天明》《在山顶》《花大姐》等12首中外歌曲,最终获得民谣组、男声组两个金奖和女声组铜奖。这是湖南首次在世界合唱比赛上摘金。
  “合唱艺术除了要求每个团员要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外,还需大家共同配合,多声部的表演既要整齐划一,又要错落有致,体现的是一种团队的合作精神。”郭晓鸣说,湖南知青艺术团的成员聚在一起,不是为了金钱和名利,而是为了艺术梦想和晚年快乐,获奖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执著追求、无私奉献的知青精神。
  湖南知青艺术团成立以来,广大知青朋友高度关注,湖南省文化艺术基金会以及知名企业家胡子敬、欧阳忠凯等给予了大力支持。一批自己或亲人有过知青经历的声乐、合唱、指挥专家如余开基、周跃峰、殷景阳、曹伟等,长期在知青艺术团无私奉献,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所有团员。无论音乐界名家还是普通团员都严格听从指挥,克服重重困难。不论是下农村、厂矿义演,还是参加国内外的重要比赛,这种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执著追求、无私奉献的知青精神,是支撑他们20年不放弃的强大动力。
  为了提高艺术表现力和演唱水平,郭晓鸣邀请国内顶级专家以及瑞典、美国和俄罗斯的国际合唱大师给团员讲课,并注重培养新生力量。“80后”的王是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合唱指挥硕士、湖南知青艺术团合唱团常任指挥,她的父母都是知青。作为知青的后代,她了解父辈的“知青情结”,也希望将“知青精神”传承下去。

 

大赛夺冠
舞台上发出最美中国声音

  2016年7月8日晚,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合唱大赛上,中国湖南知青艺术团表演了《澧水船工号子》等几首充满民族特色的歌,以独特的民间叙事方式、优美动听的旋律以及演员不断变换的队形与动作表情,让现场的观众和评委如醉如痴……
  7月10日,在索契奥林匹克中心大冰宫举行的颁奖仪式上,当主持人宣布中国湖南知青艺术团获得本届世界合唱大赛老年组冠军时,30多名参赛成员欢呼着,一齐奔向领奖台。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大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和台下所有的中国人一起大声唱起国歌,流下了幸福、自豪的眼泪。
  荣誉只能代表昨天,新的征程已经开始。郭晓鸣表示,2018年,他将带领团队出征南非第十届世界合唱比赛,再一次唱响最美中国音符。
  (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摘编和上网)
  

 ● 责任编辑:李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