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陨落 追忆斯人》专题报道之一

一颗高原明珠的陨落

-- ——四川省九龙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苏知斌其人其事

编者按

  四川省九龙县检察院原检察长苏知斌,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援二代”,其父亲1953年进藏,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蓝盾奖章,在石渠公安战线奋战半生,积劳成疾,过早离世。受父亲影响,苏知斌从小崇尚公平、正义,于1985年进入石渠县检察院工作,自此扎根高原检察系统32载,并一步步成长为一名“手擎正义之剑,将一切罪恶踏于脚下”的优秀检察官。
  今年9月2日傍晚7点48分,苏知斌在听取案情汇报时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去世。
  明珠陨落,带给人们的不只有悲伤,更有矢志前行的动力。他倒下去的只不过一副躯体,却为整个检察系统树立了一座“秉持法律正义、真情对待百姓”的当代人民检察官形象的不朽丰碑。

 

斯人已逝,何堪回首。

  2016年9月初,一篇名为《梦·眼睛》的文章在四川省检察系统的朋友圈流传开来,借以寄托对这篇文章的作者——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苏知斌的哀思。
  今年9月2日傍晚7点48分,九龙县检察院检察长苏知斌同志,在听取案情汇报时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0岁。
  苏知斌在《梦·眼睛》中写道:“我深深热爱着检察事业,也深深热爱无数检察人身后支撑我们奋斗着的老百姓……想着梦里的父亲,想着我们身后那一双双眼睛,想着我们无数检察人为之奋斗的检察梦,我坦然面对,无悔,亦无憾。”
  他深爱着检察事业,更深爱着高原厚土上的群众,他的离世,带给人们的不只有悲痛,更有矢志前行的动力。

 

时间在那一刻定格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刻,9月2日傍晚7点48分,苏检正在听取我侦办的一起职务犯罪案件的汇报,突然身体僵直,然后慢慢从椅子上滑落,一颗奋斗高原32载的高原明珠就此陨落……”邓明超回忆起苏知斌离世的场景时,泪水再一次围着眼眶打转。
  1984年出生的邓明超,现任九龙县反贪污贿赂局局长,是苏知斌力排众议推荐任用的一名检察骨干。邓明超2012年就任此职时,年仅28岁,但是短短几年时间,在苏知斌的带领下,他负责的九龙县检察院反贪工作由甘孜州倒数第一跃升至前三。由于出色的工作成绩,邓明超还被借调到甘孜州检察院侦办一起重大职务犯罪案件。
  “苏检出事的前两天,正在成都参加关于司法改革的培训会,而我因为侦办案件,也恰好在成都,于是便约了苏检汇报工作,当天苏检很疲惫、话不多,我说案子要不第二天再研究,但苏检很坚持……”邓明超内心一直很懊悔,他说苏检从倒下到离开只有短短的12分钟,不过这却是他最不愿回忆和提起的时长。
  据邓明超回忆,苏知斌突发脑溢血后,他和司机紧急将苏知斌送往医院,但在途中便没有了呼吸……
  “我们得知苏检去世的消息时,是8点刚过一点儿……”九龙县检察院办公室主任马尧说。
  当时恰逢周五,马尧和检察院的同事下班后刚刚聚餐完,就接到了这一不幸的消息。“我一下子蒙了,当我告诉大家这个消息时,十几个人的眼眶都湿了,甚至有人已经哽咽出声,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位好领导,更是一位好心肠的亲人。”马尧说。
  当马尧和同事们连夜驱车从九龙赶到成都时,瘦弱却扛下了九龙县整个检察工作的苏知斌的体温已经冷却。
  同时闻讯赶来的,还有他的老母亲和妻女。
  苏知斌的老母亲已经年过八旬,早年跟随他的父亲援助藏区扎根甘孜州,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其悲痛可想而知。据回忆,80多岁的老人见到苏知斌遗体的第一句话就是:“知斌,你这一辈子都为人民服务了,你丢下我这个老婆子和你的老婆娃娃就这样走了啊……”
  与苏知斌相濡以沫28年的妻子见到爱人骤然离世,情难自已,伤心欲绝。女儿更是伏倒灵前,失声痛哭。

 

一罐酥油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9月21日下午3点,九龙县汤古乡中古村,一间昏暗的土木结构小屋内,81岁的藏族老爷爷彭措扎西安静地盘腿坐在佛龛前,闭目祈诵着经文。一盏酥油灯供在佛龛前明亮跳跃,从9月6日彭措扎西知道苏知斌去世的消息后,这盏灯就一直亮着,彭措扎西说之前“有事就找检察院”,现在苏检不在了,“我能做的唯有念经、祈福、点灯,希望能照亮苏检‘回家’的路”。
  彭措扎西老人经历了战火纷飞的动乱年代,对目前和平安康的生活格外珍惜。苏知斌就任九龙县检察院检察长之后,与彭措扎西结为了一对一帮扶对象。从此,苏知斌不但主动抽出时间看望彭措扎西老人,与他交流谈心,还积极解决老人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彭措扎西家的水管一直没有接通,吃水困难,苏知斌了解到情况后,主动联系帮忙,解决了老人家的吃水问题。就这样,真情换真情,苏知斌与彭措扎西家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得知苏知斌去世的消息后,彭措扎西老人辗转几十里山路,将一罐酥油送到了检察院,酥油在藏族同胞眼中极为珍贵,彭措扎西老人希望借此表达对苏知斌的最崇高敬意。
  与彭措扎西老人一样,魁多乡海底村党支部书记潘长命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苏知斌的怀念和哀思。
  海底村是县检察院结对帮扶的村。2014年该村修路、2015年推进整村新村建设,苏知斌都付出了无数心血。2014年投入资金5万元,帮助海底村抗击洪涝灾害,解决5万元用于海底村村级活动室建设,为该村协调解决300余万元建设通村公路。苏知斌为精准扶贫户古哈莫解决5万元无息贷款,鼓励他不等不靠,发展山羊产业脱贫。今天的海底村,3200米的通村公路贯通,彝家新寨面貌焕然一新。在海底新村新建的寨门旁,他为随行干警留影说:“海底村现在这样漂亮,我们这样一趟一趟往这里跑,没有白辛苦!”去世前一周,苏知斌还陪同省委精准扶贫督查组,到魁多乡甲坝村开展精准扶贫督导检查。
  当苏知斌逝世的噩耗传到海底村时,全村300余群众无不悲伤难过,潘长命受全村群众委托,连夜奔赴成都,送苏知斌最后一程。“送完苏检最后一程后,我接到家中电话,我九十多岁的老父亲也去世了,虽然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但我觉得父亲在天有灵,也能够理解我……”潘长命说。

 

余生中,不再有美好的你

  1985年3月,年仅19岁的苏知斌进入海拔4200米、素有“四川省最高检察院”之称的甘孜州石渠县检察院工作,到今年9月骤然离世,把人生中最美好的30年献给了检察工作。
  “等我退休了,我要回到母亲和妻子身边。长期以来,家人团聚少,我最对不起的是母亲、妻女,心里对家人满是愧疚。”苏知斌去世前几天和同事闲聊时说,为了工作,他连续四年多没有休过探亲假。
  最终,苏知斌没能等到退休的那一天,也没能弥补对家人的愧疚。而苏知斌的家人,只能通过回忆他过往的点点滴滴,以此寄托哀思。
  苏知斌的妻子在悼念爱人的文章中写道:爱人知斌的骤然离世,让我和家人伤心欲绝。夫妻28年了,他一直都很关心体贴我,虽然平常他工作繁忙很少回家,但他在外面有一点点时间都会打电话来问我:“吃饭没有?一人在家要好好弄点儿吃。”问我:“不舒服去看病没有?好点儿没有?”叮嘱我给孩子打电话……
  据苏知斌的妻子回忆,2010年7月,在炉霍县苏知斌因一起很棘手的疑难案子,连续加班四天三夜没合眼,在第四天的傍晚终因疲劳过度倒下了,当时送到县医院简单施救后要求马上转院到成都军区总医院进行抢救,手术后,刚推出手术室,他在昏迷中还一直念叨着:“规范法律文书。”他的同事见状,泪水一下就狂涌而出。我急忙问医生怎么回事?医生说:他手术的麻药还没过,他的脑海里一直是这方面的问题反映出来的。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眼部积血,不能看物,几天后眼部又做了玻切手术。因2010年手术后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2011年4月他头部的支架弹簧移位再次手术,医生叮嘱半年后复查,他一直没去。他妹妹说:他就是个工作狂,我和家人都劝他去复查,他每次都说这次时间紧,有好多事情得马上回去做,下次出来再复查。多少个下次,至今过去了5年多,终究在诸多要做的事情中没抽出时间去住院复查,就这样骤然丢下高堂老母、妻女、亲人和朋友永远地离去了。
  苏知斌的女儿在《给爸爸的一封信》中写道:你的离开是如此的突然,早上刚刚接到你的电话,下午你就匆匆离开。在电话里听到你离开的消息,脑子里第一反应是这不可能,怎么会呢?一直以来你的身体都那么好,有说有笑,可是理智告诉我,你真的去世了,感觉周围的空气好冷,心里好怕,以后的日子,家里的亲人要怎么办……沉浸在你离开的悲痛之中,渐渐感觉你从未离开过我,你一直在保护我,时时刻刻告诉我如何做人,如何感恩、正直、乐观、宽容……
  在今后的生命里,你将不会再出现,人世间最令人动容和无助的,不过于此……

 

重温《梦·眼睛》

  文章的最后,我们节选苏知斌的《梦·眼睛》,重温苏知斌扎根高原32载,用实干和坚守追寻“检察梦”的心路历程:
  我曾无数次做这样的梦,梦境里,我的父亲骑着白骏马,驰骋在石渠广袤的草原上,我追逐着他,精疲力竭。他回过头看我,表情严肃,眼神凝重。我知道我为什么总是做这样的梦,那是当我彷徨、退缩时,心里对父亲的歉疚。
  父亲年纪轻轻来到石渠高原,投身公安事业,把青春和热血洒在海拔4000米的土地,留下一身的伤病,壮志未酬身先死,给我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和遗憾。
  我留在高原,继续走父亲没有走完的路,同样是匡扶正义、惩恶扬善,不同的是我从事的是检察工作。从石渠到炉霍,从炉霍到九龙,从一名稚嫩莽撞的法警,成长为一名肩负重任的检察长,我一直在做同一个梦,那就是继承父亲的遗志,做一名优秀的法律工作者,手擎正义之剑,惩治犯罪,保护良善,这是我的“检察梦”。
  我忘不了那年的“5·4”农村养老保险金挪用案,我们接到举报,说某乡有名农经员挪用了老百姓的养老保险金,接到举报后,我们予以了高度重视,派出了由我院自侦部门得力干将组成的专案组,彻查此案……我看到人群里,有一位彝族老阿妈,穿着破旧的衣衫,黑色的帽子下面,是一张历经沧桑的脸,皱纹镌刻在额头、双颊,深深浅浅的延伸。最特别是她的眼睛,她的一只眼睛,只剩下眼眶了,深深地凹陷着,另一只眼睛张着,但是浑浊不明,像蒙着薄薄的纱。苦难,岁月,希望,全在这一双眼睛里。她坐在那里,微笑着,努力地倾听旁人的谈话,视力不敏锐的时候,倾听的欲望总是格外的迫切。我问她知不知道我们是来干什么的?她摇摇头。我问她晓不晓得自己养老保险金卡里的钱都被别人取走了,拿去用了?她说不晓得。我问她买了养老保险金这样长时间她没用过里面的钱吗?她说,儿子每次去乡政府取钱,那个皮肤白白的小伙子都说,县上的钱还没弄到卡里来,只要把卡留好就对了。我们相信政府,总有一天会取到钱的……
  离开的时候,那些老人拉住我和同事们的手,依依不舍,他们说不出更多的语言,只是反复地说着:“谢谢了,谢谢了……”我看到自侦部门的干警们默默无言,我知道,这一声谢谢,还有这些老人脸上感激的笑容,对于辛苦了几个月的他们来说,这是最好的回报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着一双眼睛,那位彝族老阿妈的眼睛,善良,淳朴。我想回去以后,我要召集干警们开会,我要让他们牢记:有这样一群人,需要我们的保护,有这样一双眼睛,在我们身后,时刻提醒我们,胸前的检徽,不可玷污!人民的期盼,不可辜负!
  我深深热爱着检察事业,也深深热爱无数检察人身后支撑我们奋斗着的老百姓。想着他们,我身上就有不竭的动力,有时候工作会很累,一连几个月没有时间与妻儿老母团聚,有时候在执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的不理解,甚至会在办公室大吵大闹,对我和我的干警们谩骂侮辱,可是这些都没关系,想着梦里的父亲,想着我们身后那一双双眼睛,想着我们无数检察人为之奋斗的检察梦,我坦然面对,无悔,亦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