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论战硝烟再起》专题报道之一

是什么让网约车市场再起波澜?

编者按

  国庆节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同时发布了网约车地方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其中关于“户籍、车牌、车型”等方面的严格限制犹如一颗颗重磅炸弹,使原本就不平静的网约车市场再次硝烟弥漫。
  有观点认为,此番论战早在今年7月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时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网约车具体问题作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规定,并且赋予了地方政府较大的立法权力。
  此后,随着各地方城市陆续发布网约车地方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围绕网约车实施细则的论战出现了持续扩大的趋势,学界、媒体甚至公众纷纷通过自身渠道发声,声援或声讨各地网约车实施细则。
  可以预见的是,无论产生多大的争议,各地网约车实施细则仍将如期落地,而能够顺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分享经济模式的复杂多变的特点,为网约车实施细则留出修改“窗口”,才是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

  网约车的发展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今年7月28日,制定历时近两年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终于由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网信办等7个部门联合出台,新政方案提出,网约车合法地位获得明确。网约车合法化后,满足条件的私家车可按一定程序转为网约车,从事专车运营。此外,鼓励私人小客车合乘。新政于11月1日起实施。
  话音未落,10月8日,国庆节长假后上班第一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同时发布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此后,又陆续有城市出台类似实施细则。这些实施细则明确网约车司机要有当地户口、车牌,甚至对车辆轴距、排量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网约车合法化之路又遇当头一棒,而在此期间,网约车行业的两大巨头滴滴和优步合并后多次提价,更是引发了人们对网约车服务行业滋生垄断的担忧。
  在这种背景下,网约车行业何去何从,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专车新政的细节玄机

  2016年7月28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网信办等7个部门,联合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的网约车终于有了“合法”身份。
  《暂行办法》指出,不再要求网约车辆登记为“出租客运”,即不必执行8年报废,而代之以60万公里强行报废。同时,网约车运价原则实行市场调节,未见数量管控要求。对车辆数量、车费定价等,《暂行办法》也不再过多限制。此次公布的文件精神则是网约车运价原则实行市场调节,并且删除了征求意见稿中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配置数量有规定的条款,即意味着取消了地方数量管控。
  《暂行办法》还规定了网络预约出租车车辆和驾驶人的准入条件。车辆要求:7座及以下乘用车;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车辆技术性能符合运营安全相关标准要求。驾驶员要求:取得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无暴力犯罪记录。
  同时,《暂行办法》将征求意见稿中“网约车驾驶员应与平台方签订劳动合同或经营合同”的要求,更改为“与驾驶员签订多种形式的劳动合同或协议”。
  这一方案得到了市场和业界的普遍认可,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认为,《暂行办法》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对网约车的正式立法,必将极大促进我国“互联网+出行”为代表的分享经济产业发展,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新产业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更好地解决新旧产业更替中的阶段性问题。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张效羽也认为,《暂行办法》总体上算是开明的立法,吸收了各方专家的大量意见建议。但同时他表示,“魔鬼在细节中”,《暂行办法》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规定,并且赋予地方政府较大的权力。地方政府如果对这些模糊的规定有错误的理解,进行不恰当地方立法,也会使《暂行办法》在地方被悬空、打折,最终使得本次中央开明立法的努力付之东流。因此,围绕网约车监管方式的争论与博弈,将从中央转到地方。


地方细则引发一片哗然

  张效羽一语成谶,今年10月开始,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十多个较发达城市陆续根据《暂行办法》出台了《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下称实施细则),对网约车经营者、车辆和驾驶员、经营服务规范、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实施细则一经发布,立刻引发舆论广泛热议,并被有些网友称为“史上最严网约车新规”。
  以北京市为例,实施细则要求网约车司机除了符合此前网约车新政要求的各项包括驾龄、无犯罪记录等要求外,必须是北京市户籍;“自申请之日前一年内无驾驶机动车发生5次以上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男性年龄在60岁以下、女性年龄在55岁以下,身体健康;车辆方面,要求必须是北京市号牌车辆,满足本市公布实施的最新机动车排放标准,在车辆检验有效期内,没有未处理完毕的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记录;车型方面,甚至出现了“5座三厢小客车排气量不小于2.0L或1.8T、车辆轴距不小于2700毫米;新能源车轴距不小于2650毫米;7座乘用车排气量不小于2.0L、轴距不小于3000毫米、车长大于5100毫米”这样让人费解的规定。
  据了解,类似的规定,也出现在上海、广州、深圳以及其他城市出台的实施细则中。
  有报道分析称,这些实施细则正式出台后,将对网约车市场产生直接影响,而最终承担这种影响的将是消费者,以一个网约车司机一个月平均500单来计算每单成本增加2.1倍左右,保证司机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打车费用至少会增加2.1倍。
  这种分析同时获得了国内最大的互联网打车平台滴滴出行的支持。滴滴出行在回应实施细则时称,实施细则抬高了门槛准入标准,是变相的数量管控,或将导致网约车与司机大幅减少,网约车车费翻倍。据平台统计,目前符合新轴距要求的网约车不足五分之一;在上海已激活的41万余名司机中,仅有不到1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本地户籍;提高网约车车型要求,或将抬高网约车费到当地出租车价格的两倍或以上。
  而另一网约车行业巨头易到则表示,易到始终坚持和积极倡导依法合规经营,将积极贯彻落实网约车新政和各地实施细则,并根据各地征求意见稿的时间表,通过正常渠道向主管部门反馈有关政策意见建议,同时积极开展资质申请工作。网约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性行业之一,在盘活存量车辆资源、满足市民多样化个性化出行需求、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经济、新动能”,新行业的健康发展既需要政策规范,也需要给予发展空间。


滴滴优步合并带来的反垄断争议

  网约车市场的崛起打破了长达数十年的传统出租车行业垄断,但滴滴与优步合并后滴滴的一家独大,却又让人有了产生新垄断的担忧。
  有市场专家表示,如果地方网约车征求意见稿最终落地并执行,滴滴无疑将遭受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冲击,司机数量骤减、车费翻倍无疑会大大降低平台活跃度。而作为共享平台的滴滴,其估值很大一方面来自用户的活跃。“虽然目前仍有很多城市还未出台地方网约车相关政策,不过,按照此前近350亿美元的估值来看,地方网约车征求意见稿落地后,仅从上海车辆数量减少五分之一以及企业的边际成本效应估算,保守估计滴滴市值将会缩减至三分之一”。
  而滴滴作为网约车行业无可争议的龙头老大,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网约车出行行业的风向标,在来自法规政策层面的压力已经使网约车行业前景不甚明朗的情况下,网约车两大巨头滴滴和优步合并的消息,再一次使网约车出行行业陷入了争议。
  2016年8月1日,滴滴与优步正式对外确认,滴滴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合并后的滴滴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滴滴掌握了定价权,如果随着企业发展及市场趋势抬高价格,则有可能侵害消费者权益。
  滴滴、优步的司机、乘客们,听到这一消息的第一反应同样是担忧。有不少司机担忧,如果两家合并了,他们得到的补贴额度毫无疑问将会降低。不少乘客也对未来打车价格表示担忧,认为合并后打车的价格可能会上涨。
  虽然滴滴对这些问题回应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以最大限度提升用户出行体验为业务方向之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针对乘客的红包补贴和司机的奖励将继续发放”,但这并无法平息两家巨头合并所带来的行业垄断争议。 
  现代社评院通过问卷网,对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87名受访者进行了在线民意调查,结果发现,八成以上受访者认为滴滴优步合并已形成垄断;乘车费用上涨成为公众最担心的问题;对于滴滴优步的合并,公众支持率仅26.59%。
  而自滴滴和优步合并后,商务部反垄断局已分别在今年8月2日、8月17日、9月2日三次回应了由此引发的反垄断争议,并约谈了滴滴,要求其说明交易情况、未申报的原因,提交有关文件、资料,了解网约车运营模式和相关市场竞争状况等。9月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第三次回应此事件时表示,商务部将继续依法推进本案调查工作,保护相关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态度更加坚决,语气愈发递进加重,这让此事件的氛围再度紧张起来。
  相较于法规和市场层面的争议探讨犹如水中月、镜中花,广大出行乘客则亲身体验到了网约车行业的变化,打车费用增加了,雨雪天气打车费用甚至翻倍增加到了离谱的地步,而且车也比以前少了,秋季的寒意还没有适应,冬季的冰冷已经裹挟而来。


共享经济需要的是竞争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汕头大学教授方兴东认为,2016年,无论是网络约车新规,还是滴滴并购优步,都标志着以网络约车为龙头的共享经济在中国被带到了沟里,早早开始了从天使到魔鬼的蜕变:失去民心,而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竞争的死亡。
  “滴滴以为消灭了竞争,就是自己独享垄断暴利的黄金时代,殊不知一个新兴行业过早失去残酷剧烈而生机勃勃的竞争,就会丧失包括抵御传统制度扼杀的免疫力等在内的一系列综合效应,最终也把自己憋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竞争成就了滴滴,成就了共享经济。竞争之死也将让滴滴和共享经济从此走向邪路。”方兴东说。
  方兴东表示,自从滴滴宣布并购中国优步之后,诸多与共享经济背道而驰的行为和消息频频爆出,包括各种涨价、服务体验下降以及司机端的怨声载道。地方实施细则的粗暴降临只是雪上加霜而已。中国不缺一个新的出租车巨无霸,而是希望诞生一个引领中国互联网创新走向更高境界的共享经济的世界级标杆。
  如何拯救滴滴,如何拯救网络约车,如何拯救共享经济?方兴东认为,唯有重新激活竞争是唯一的灵丹妙药,唯有竞争是抵御传统体制、传统利益和地方利益的可靠护身符。
  “商务部坚决否决滴滴优步并购案,把那个跑了的优步大神重新锁定在中国市场,让规章制度暂时高高悬挂起来,让易到、神州们继续撒欢起来,让BAT们也杀进来,让新创企业依然拥有新的机会。总之,下一个5年内,乱中取胜远比滴滴硕果仅存,更符合互联网规律和趋势。”方兴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