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监狱成了技术能手

血气方刚,“小老大”一朝血案背身

  在南京监狱服刑的王平,1980年出生在江苏徐州某县的一个农村。由于家族中男孩儿少,他的出生不仅给父母带去了喜悦,甚至连整个家族都将他当作了一个宝。尽管家中条件不是很好,可是父母在自己最大的能力范围内,给予他最好的生活条件。他是家中的“老大”。
  变故发生在王平15岁那年。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村子去谋生,要么去打工,要么自己做生意。眼看着村里出去闯荡的人个个腰包都鼓了起来,父亲坐不住了。在经过几天的思考后,他从亲戚朋友处凑了十万元钱,出门做服装批发生意。然而由于没有经验,第一次进货就被人骗了。
  “十万元,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大数字。从那以后,父亲像变了一个人一样,酗酒、赌博,开始不管不问家中的事。”王平想起往事眼泪婆娑。
  面对丈夫的心灰意冷,母亲一个人咬着牙扛了下来,养猪、养鸡,打短工,终于用五年时间还清了所有的外债。王平不知道,那时候的母亲已经积劳成疾。他也没心思知道,因为父亲变得游手好闲,母亲要拼命赚钱,已经没有人再去约束他。旷课、打架在那几年中成为家常便饭。初三,王平辍学了。他开始和其他几个辍学的孩子结成了小团伙,整天在村里搞得鸡飞狗跳。
  寒来暑去,王平已经由一个瘦弱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健壮的青年,他不满足于村里的小世界了,于是约了几个伙伴上县城去混。多年坎坷的经历,此刻在他的眼中早已看不见少年时的羞涩、纯真,代之以满嘴的脏话、浑身的江湖习气。因为缺乏文化,加上从小养成的好斗的性格,三天两头因为“争地盘”的缘故和人大打出手,渐渐地也在县城一带打出了名声。王平为人粗犷,好结交朋友,只要谁有个什么事情,他都是第一时间去帮忙解决甚至不惜大动干戈,因此手下也集结了几十个小兄弟,成了一个“小老大”。但也正是因为经常聚众滋事,受到公安部门多次处理。可年轻气盛的王平不以为然,他总认为,出来混哪有能不进“局子”的。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在一次为人争抢地盘的过程中,他失手将人重伤致死。结果可想而知,他锒铛入狱了。
  “在社会上混,最重要的就是讲义气。不管对错,只要我的朋友需要我,我一定会站出来为他们出头。可是直到进了监狱,我才真正体会到,义气是把双刃剑。我也从没预料到,我一贯崇尚的义气将给我和我的家庭带来灭顶之灾。”王平懊恼地攥紧了双拳。


噩梦醒来,警官倾情滋润龟裂的心田

  正是大好年华的王平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脚踏空,跌进了犯罪的泥潭。面对高墙与电网、冷漠与孤独,他几乎绝望了,含着泪水,背着惆怅,痛苦地咀嚼着人生的悲哀。
  从案发到入监,王平陷入了往事的追悔,尤其是对母亲的愧疚导致他白天注意力难以集中,晚间多梦失眠,还特别害怕看影视剧中的亲情画面。平时情绪低落,经常在晚上独自看书写信至深夜。
  王平的反常状况自然引起了监区民警的注意。针对他的情况,监区领导想方设法帮助他化解心理危机。
  监区民警在与王平频繁进行对等交流互动的同时,创造机会让他尽可能多地参加教改活动,鼓励他多与他人交流沟通,增加了减轻心理压力的渠道和机会。
  针对王平的自责和对家人的愧疚心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监区领导和民警对他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心理疏导,引导他正确地对待过去,客观地面对现实,积极地走向未来,帮助他把自责和愧疚转化为积极改造、争取新生的动力。
  “对我而言,判处死缓等于就是走过一遭鬼门关的人了,对曾经一切的怀念,也渐渐都被绝望代替。是南京监狱的警官们,给了我第二次的新生,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在监狱的关怀下,还能再一次地见到我的母亲,让我有机会倾诉我的愧疚和思念。”王平激动地说着,泪流满面。
  多年来,南京监狱在充分挖崛利用社会力量对服刑人员进行思想干预的同时,还把视角延伸到了各个服刑人员的家庭之中。一年之中,监狱总是要利用各种机会把服刑人员的亲属请到监狱,和监狱民警一道对服刑人员开展亲情帮教,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2012年中秋佳节,南京监狱举办中秋开放日暨亲情帮教活动,安排监狱部分服刑人员家属,参观监狱各项生活设施,向他们介绍监区基本情况和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让家属们通过开放日帮教活动,能够对监狱、对监区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更好地对服刑人员进行帮教。
  王平坐在会见桌的一头,茫然地看着陆陆续续走进来的人。突然,他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步履蹒跚地在警官的搀扶下缓缓走来,是他的母亲!看着一脸病容的母亲,王平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泣不成声。母亲用尽自己最大的力气,使劲拽起王平,声泪俱下:“我真想狠狠地打你一顿,但是我又舍不得。儿啊,妈妈等你回家,一定要好好的。” 
  原来,为了能够帮助王平早日恢复生活的信心,监狱特别安排专车去他的老家把他患病的母亲接来参加帮教。
  “我是绝对没有想到,这是我们母子最后一次见面,至今我都觉得,母亲的去世,我有很大一部分责任。但母亲那一句话让我在十几年间都在心中永远记住,并且下定决心要遵规守纪,从头再来,最重要的就是早点回家。”一提起母亲,王平觉得心都快要碎了。


枯木逢春,服刑改造中的多面手

  “王平改造态度很端正,特别是劳动非常踏实,勤学技术,苦练本领,不仅在操作岗位上是一把好手,而且熟悉生产流程,是全方位的业务骨干,是协助监区民警管理生产的得力助手。”提起王平,分管民警滔滔不绝。
  一名熟悉王平的服刑人员说:“王平即将刑满踏上回家路,看到他刑满回家,特别羡慕也特别舍不得。因为他是我们心目中干生产的‘老大’,管教民警眼里的红人。他聪明能干,学什么会什么,什么事都走在前面,在我们中间很有号召力,是我们的领头羊……”
  回到正常改造路上的王平,刻苦钻研缝纫技术,在飞针走线中磨炼自己,通过不懈努力和勤恳学习,他掌握了车间所有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从裁片到成品整套工序流程都能熟练完成,以过硬的技术获得了监区领导和其他服刑人员的认可,多次在监区组织的技能比赛中夺冠。
  他还参加了监狱组织的服装培训,取得了各种劳动技能证书。在社会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南京监狱多年来举办了无线电、锅炉工、电梯安装、缝纫技能、计算机、厨师培训等培训班,免费让一大批服刑人员接受专业技能培训。今年,监狱又开办了南京监狱职业技能培训班,免费为服刑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目前已举办了园艺技能培训、保健刮痧师培训两个班次,让服刑人员有一技之长谋生创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对于王平的勤奋刻苦,警官们都看在眼里,对他的岗位也一再调整。十几年来,他担任过生产小组的组长、检验、物流等多个岗位。2014年,他被监区安排担任车间总检。自那儿开始,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产品质量检验上来,严格把关守口,“决不让一件次品下楼”是他身为车间总检的第一标准。
  作为车间总检,王平经常向车间每个生产组检验强调质量责任意识,不做老好人,不要怕得罪人。凡是被检查到出现质量问题的,不论是老机工还是新手,不论是熟人还是老乡,他都一视同仁,做好相应的记录及时汇报监区领导进行考核。为此,在监区他还得了一个“六亲不认”的外号。
  付出总有回报的。就是这样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好求新路,就这样坚韧不拔地朝着家的方向不断靠近的王平,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传奇。自2000年因犯故意杀人和抢劫罪被判刑投改后的他,几乎囊括了监狱劳动能手、大会表扬、积极分子等所有的荣誉。更为惊人的是,他从死缓改为无期徒刑再到减为有期徒刑18年3个月后,他先后五次减刑累计达到7年8个月直至余刑不足以再减,可以说他成功地走出了没有弯道的高速优先模式。
  “从我这批入监的死缓犯,没有人比我减刑减得好的了。因为心中憋着一口争气的劲儿,我永远忘不了母亲生前最后对我说的话。”王平说,“当然,今天取得所有的成绩还得重点感谢警官们的帮助和教育,没有他们的辛劳付出,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华丽蜕变,双手托起新生的梦想

  刑满前一星期,在南京监狱服装厂刘书记做了多次工作后,王平被苏州一家知名服装企业录用了。
  2016年6月14日,王平父亲和众多堂兄妹一大早就在监狱门外等候。南京监狱服装分公司党总支书记刘正宇热情接待了他们。顺利办完出狱手续的王平走出了监狱的大门,外面的阳光滚烫炫目竟使他难以一一认出迎面而来的亲人们。刘正宇告诉王平,接收他的公司陈开恩董事长等一行正在路上,让他先和家人团聚随后再与陈总见面接洽。
  在家人的陪伴,王平理了发,换上家人给他买的衣服,里里外外一身新,人马上精神了许多。
  而迎接王平新生第一步的是一束鲜花、一份像样的工作。一边站着未来公司的老总,一边站着过去的管教,二元世界就这样的时空交错。过去的一切终将过去,新的生活已经悄悄地到来了,这些都不由得让王平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
  下午,陈开恩将王平介绍给了分管人事的杨副总经理,杨副总热情地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并出示了已经为他准备好了的生活用品和新工装,还关切地表示如果经济有困难,公司可以预支部分工资解决燃眉之急。王平克制住内心的激动,详细咨询了公司规定、工资待遇、作息时间等问题,双方愉快地签下了劳动合同,杨副总代表企业安排王平在技术科工作。王平表示,等到自己回家办理好相关刑释手续后立即报到上班。
  刚走出高墙就以自由之身进入知名企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殊不知眼前的这一切是看似容易却很艰难。其背后凝聚着众多监狱民警十多年的栽培与教育,蕴含着社会企业的包容与厚爱,也检阅着当事者自身的勤奋与付出。
  (文中服刑人员为化名)

责任编辑:呼满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