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下的“阳光家园”

-- ——让留守儿童沐浴爱的阳光

  坐落在井冈山下、距离江西省遂川县县城40公里的黄坑乡周园村周义自然村,田园风光,如梦如幻。
  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农村也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空巢老人”。现年74岁的李昆平,就是周义自然村为数不多的“空巢老人”,他儿子、儿媳将孙子、孙女带到福建厦门去了,老伴儿早就不在了,如今,他一人独居老家。
  “心灵的孤独与寂寞”是多数空巢老人的切身体会,但李昆平的独居生活却温暖而充实,这一切都源于“阳光家园”的成立。

七旬老人的“大爱”

  黄坑乡人口不足两万,却有近9000人常年外出就业创业,割舍下1300余名“留守儿童”,其中周园、周义自然村有40余人。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场所占领小孩儿的闲余时间,他们就会上网、闲逛、戏水、玩火,家庭监护人又不在身边,极易引发一系列安全隐患、教育缺失、心理障碍等问题。
  于是,留守儿童的“系列事”开始成为家长和各级政府的忧心事。黄坑乡经过多方考研,积极探索、推广“民间主导、政府参与”,“阳光家园”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从此,留守儿童放学后、放假时有一个可以去、乐于去的地方了。李昆平是周园村阳光家园的第一任“大家长”。早上6时许,他就起床,简单洗漱一下,顺手将淘好的米放入电饭煲中熬粥,就拿起扫把和抹布走出门,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约600平方米的广场上,有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篮球场、儿童晃板等健身、娱乐设施及一些安全宣传、法制宣传的展板,要把它们全部清扫一遍,这对于74岁高龄的李昆平来说并非易事。所幸李昆平身体算是硬朗,不到半个小时,就把广场打扫得干干净净,健身器材和展板也擦拭得焕然一新。
  回屋后,拔掉电饭煲的电源,将盖子打开透气以便于降温。李昆平再次端起水盆,细致地擦拭着活动室里的桌子、小凳子、书架、电脑桌。随后,他按书名和捐赠者分类把书的位置重新调整好,又将昨晚没来得及归类存放的球拍、跳棋、跳绳等归类存放并核对数据。
  两个小时的忙活之后,太阳已登上了前山,阳光照进了“阳光家园”,李昆平的视线随着阳光从整齐的书架扫视到大厅的桌凳和门前的广场,在经“检视合格”之后,才又洗了一把脸,从电饭煲内盛了一碗稀饭,就着豆腐乳和隔夜菜开始吃起了早饭。
  “静下来就会想起儿孙。”李昆平尽自己最大努力,将原本定义为小孩儿“可去的地方”营造成“乐于去的地方”,陪伴周园、周义两个村小组40余名留守儿童已经度过了五个寒暑。

留守儿童“温馨之家”

  目前,“阳光家园”在黄坑乡已有八家。周园村“阳光家园”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在乡政府、社会人士及村民的支持下,完成了“阳光家园”主体建设和文化设施的完善。
  周义“阳光家园”分室外和室内两部分。室外依托周义广场,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材及宣传展板;室内则是李昆平的“三直”房子,摆放着桌凳、书架、电视机、电脑。
  大厅的侧面墙上,粘贴着“阳光家园”的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学习制度、联系制度、图书借阅、玩具借用制度及工作计划。在制度板下面精选了一些小孩儿原创的简易水彩画,几个小孩儿以“清风拂面,遥望远方”的画面表达对亲情的渴望。刘小薇小朋友则将一幅画有“姑娘、城堡、大树”的水彩画命名为《每天开心》,以此告知父母:“在多位爷爷、奶奶的照顾下,在阳光家园朋友的陪伴下,我每天都过得很开心。”
  大厅的背景墙上,有一个专门用于孩子诉说“微心愿”的地方,他们将心愿和祝福写在千纸鹤上,粘贴在“心愿栏”。俞婷婷在她红色千纸鹤的翅膀上,端正地写着:“我长大后想当一名老师。”
  图书室的旧书架上,整整齐齐码放着各界捐赠的千余册图书,书架上斜放着一块《农家书屋》的牌匾,五年来,李昆平用了近十本记事本登记图书的借与还。书架边上有一张小桌子,上面有一台装有摄像头的电脑,用于留守儿童与远方亲人的可视化通话,深受小朋友的青睐。
  “只有让小孩子在眼皮底下才能真正放心。”鉴于周义广场“阳光家园”目前只有李昆平一个管理人员,乡政府工作人员特意在门前装上高清监控,在图书室登记的李昆平只需通过监控视频就可实时掌握“阳光家园”内的全部情况,若需要小孩儿监护人到场的,则通过“乡村大喇叭”喊话,全村人都可以清晰地听见。

四十名儿童的“乐土”

  叶玲,13岁,小学刚毕业,她父母带着妹妹在广东务工,逢年过节才会回老家,所以每周一两次的通话成为她和父母间的情感纽带。
  “他们在外面也很辛苦。”叶玲希望父母多抽空回家看看她,但她却对父母常年在外表示理解,这份理解源自学习和成长。
  “刚开始来‘阳光家园’时,我才读二年级。”在叶玲的记忆中,当时的自己不敢和陌生人聊天,多数时间只是呆呆地看着哥哥、姐姐们玩儿。后来,在其他小伙伴的鼓励下,她主动学习打球、下棋和参与做游戏。现今,打羽毛球已成为她的爱好之一。
  “我最喜欢看书,从书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叶玲认为,“阳光家园”丰富的藏书让她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在不久前的一次考试中,她得到了平均96分的好成绩。同时,她也从书和生活中读懂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例如有一次,叶玲和冯蓉蓉(音)因为都想借阅同一本书而发生了争执,张嫚玉(音)妹妹以“反正书又不会弄丢,下次你再借呗”予以劝解,就这么轻轻的一句话,叶玲认为有道理就接受了,此后三人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
  “相对而言,女孩儿比较喜欢看书、跳绳,男孩儿喜欢打球、下棋。”40余名留守儿童把“阳光家园”当成自己的家,在这里找到乐趣和温暖,他们在尽情玩耍的同时,缓解了对亲情的渴望,收获了永久的快乐,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遂川县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是“阳光家园”的常客,他们带来各种新奇的活动,设置以奖为主以“惩”为辅的激励方式,令孩子们非常期待。
  在一次互动游戏中,叶玲等十余名孩子坐在小凳子上,志愿者手持大锣,锣声一起,孩子们立即起立转圈儿。在孩子们专心转圈儿的过程中,志愿者随即抽走一至数张凳子,待锣声一停,孩子们需立即找到凳子坐定,无座的孩子需在场中央表演一个节目,表演结束后游戏继续,表演者可获得志愿者事前准备的小礼物一份。数圈儿下来,叶玲被“困”场中,她大方地讲了一个笑话:“从前有个人,他耳朵很背……”
  黄坑乡通过“阳光家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已取得让父母安心、让孩子开心、让社会放心的实际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如今,该县以“黄坑模式”为样本,在全县筹建了近百所“阳光家园”,可接收留守儿童近5000人。当地党委、政府也在积极、努力打造升级版的“阳光家园”,届时“阳光家园”将有专业人士进行学业指导,有心理咨询师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