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无罪辩护》连载之十五
一个 “临时工”的 悲剧
-- ——外聘会计玩忽职守案
引子
她是我的当事人当中涉案最轻的一个,但是顽强的她为了自己的案子不屈抗争,拒不认罪,一审被判3年有期徒刑,本来两年也就能减刑出来,但是她却选择了坚持。后来在我的辩护下,二审法院两次发回重审,最终检察机关无奈撤诉,作出不起诉决定书,她重获自由。她叫刘雪琴,2013年的时候,50多岁的她已经退休在家。早前她是一名注册会计师,曾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缘于发生在这个会计师事务所里的一件至今她也没搞明白的案由,2005年她被以偷税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4年执行。按照她的回忆,那次并不是她的事情,但是事务所的另一名合伙人违法操作,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惹了麻烦,最终她作为事务所的法定代表人,莫名地以实际不用坐牢的缓刑了事。可没想到牢倒是不用坐了,但注册会计师干不成了,她随后被吊销了注册会计师执照,成了一名有会计师资格和能力的非注册会计师,只能偶尔在一些同行的业务中打打零工。
如果不是这次事件,她的人生经历也许要平坦得多,这个缓刑,并没有实际上影响她从事本职工作。她继续在其他的会计师事务所以一般工作人员的身份干着会计工作,只是这样的工作对于一个曾经拥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她来说有点委屈。因为她所有的重要工作成果将不仅不能以她的名字签字确认,还必须得由别的有注册会计师证的同事们代为签字确认。
2009年,她的同行刘中斌开办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接到一项业务——在市政府“开封市古城墙修复和绿化景观工程指挥部”里承揽下了审计业务。说是审计业务,其实就是帮助计算各赔偿户的赔偿金数额等相关工作,老同事刘中斌想到了退休在家的刘雪琴,出于好意叫她前来帮忙,做些会计核数的基本工作,每天工资60元。不承想正是这项好意的安排,却再次将刘雪琴卷进了罪与非罪的漩涡,她再次被送进了看守所。
古都开封的城墙修缮工程
八朝古都开封,一段明代城墙依稀尚存,就像这个一直发展不起来的古老城市一样,在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之后,这座古城墙的残垣断壁也没能焕发出任何生机。2009年,新一届开封市委、市政府决定围绕古城墙做点文章,重修古城墙,并将城墙下参差不齐的民居全部拆迁,进行景观绿化改造。这项工程被命名为“开封市古城墙修复和绿化景观工程”,市政府为此还专门成立了指挥部。
多年来,古城墙下建成的一些民房基本将古城墙包围了,改造工程必将涉及这些开封原居民的房屋拆迁问题。市政府的规划是将这些城墙周围的民房全部拆除,高标准建造景观绿化带,提高以古城墙为依托的城市旅游项目品质。
初衷甚好,但是实施起来困难很多,拆迁是第一难题。这个项目共分为四个标段工程,每个标段均涉及民房拆迁。
让开封市政府始料不及的是第一期拆迁就遇到阻力,在城墙下祖祖辈辈住了多年的居民并不想拆迁。但是任何一个政府决定的事情,总是有办法推进的。具体到这些居民,无非就是赔偿标准的高低问题。当开封市政府拿出的拆迁赔偿标准不能满足居民期望的时候,拆迁一度陷入僵局。为了尽快完成项目,开封市政府决定召开市长办公会研究拆迁赔偿标准问题,副市长王学杰亲自主持会议定下方案。最终会议决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这些城墙下的民房根据国家政策,按照实际用途确定赔偿标准。即原来用于住宅的按照住宅标准赔偿,原来用于商业的按照商业标准赔偿。定下这样的方案后指挥部高速运转起来,拆迁工作也有条不紊地推进。
这样的项目工程庞大,市政府成立的指挥部里又下设了确权组、评估组、审计组三个核心部门。确权组的主要工作是确定被拆迁户的房屋产权,评估组的工作是委托有资质的评估公司对相关房屋进行评估,而审计组的职责就是根据确权和评估的结果计算每一户应该得到的赔偿金。
按说这样的分工已经考虑到了整个工作的严密性,也兼顾了相互之间的监督和制约。仅仅在确权组就分别有四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参加。这四个部门基本上涵盖了房屋管理的所有机构和项目业主方开封市园林处。其他像房管局、城建局、国土局的工作人员也应有尽有。
这样的方案的确还是比较得民心的,毕竟在全国上下,时不时就会听到新闻报道哪里又发生因拆迁问题引发的自焚、跳楼等极端事件。这种方式也得到了居民的理解,他们很快配合这个指挥部办理了相关手续,领取了赔偿款,顺利完成了拆迁。
相对于其他地区频现的血腥拆迁,开封的这种做法无疑是一种进步。然而,所有人没料到的是,这种拆迁模式并没有被开封市政府继续坚持下去。在后一期的拆迁工作中,开封市政府又开始不按照实际情况给予赔偿,引来众多拆迁户的不满,他们集体去市政府上访,质问为什么不能和第一标段享有同样的待遇。市政府也是到了大门被堵的时候才回过神来,他们觉得如果全部按照实际情况赔偿,那么完成全部工程,将要花费巨资,这样的后果,始料不及。也许市政府在提到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拆迁赔偿时,还真的没能料到之后的资金压力和改变主意后所遇到的阻力。
借“临时工”一用
于是,开封市政府开始否认之前已经作出赔偿部分的正当性,放言说,原来的赔偿标准是错误的,是有人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给老百姓赔多了,现在要抓人。但是这样的工作实实在在就是指挥部工作人员按照市政府的会议纪要来执行的,现在政府反悔,要抓人了,抓谁?毕竟,指挥部的主要工作人员是从市政府各部门抽调上来的,哪个也不愿意承担这样的责任。但是不抓几个人让外边看看,后边的拆迁如果不按照原来的标准一定进行不下去。不久,这个指挥部三个工作组里最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临时工”——刘雪琴被推向前台,有人要“借”她一用。接着,她被设定了一个玩忽职守的罪名抓进看守所。让刘雪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己一个“非国家工作人员”,参与一个社会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请,临时帮忙“算账”,而且这账一分钱也没算错,全部是按照前边工作组的确认和评估来的,怎么会变成玩忽职守的罪人?
在刘雪琴的思维里,会计最为重要的职责就是算对账。可是在这次帮忙的过程中,她所经历的所有账目毫无差错,自己到底罪在何处?她在看守所里陷入了迷茫。
2013年1月,网络上出现了以“开封刘雪琴”为名注册的新浪博客,这个博客仅仅发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是:“担心司法判决不公,网友求助媒体关注”。这篇发自2013年6月8日凌晨3时15分的博文至今,浏览量也只有264。这个博客正是刘雪琴的老公、60岁的老汉郭金榜自己发的。他在妻子被抓进看守所后,找到所能找到的熟人打听,询问案子到底是怎么回事。知道真实情况后,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气愤,自己琢磨着开始在网上发帖申冤。但是并不熟知网络的他,最终还是罢手。但这篇求助帖还是被大河网的记者看到了。
责任编辑:崔勃